服务热线:15600619880

服务时间:9:00 - 20:00

融聚时代专注房产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无抵押信用贷款、企业贷款

融聚时代

《中国金融》|“商行+投行”助力新能源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21-12-17 16:06:22 255人浏览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微信号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作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指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需要付出艰苦努力,但我们会全力以赴。”作为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力抓手,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助力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也将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中国人民银行一直高度重视绿色金融工作,扎实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经过多年探索,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并积极推进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工作。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引导绿色投资、促进产业绿色转型、优化能源结构、支持污染防治、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助力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本刊特别策划专栏,约请相关业内人士分享金融助力绿色发展的实践、成效和经验,就金融如何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进行探讨。

作者|姚影「中国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23期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成效逐步显现。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十三五”期间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4.3%,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车销售量、保有量占世界的一半,2020年底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了约48.4%,提前超额完成下降40%~45%的目标。但我们也应看到,“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时间更紧、幅度更大、困难更多。这就需要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推进实现碳减排、碳交易的稳定运行,以“商行+投行”方式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以成功实现“3060”目标。

新能源产业的金融需求特征

固定资产投入大,信贷和融资需求较多

良好的资本注入与充足的银行信贷有利于促进新能源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新能源企业若想引进先进的设备实施、优良的技术,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充实的资金保障至关重要。一方面,新能源产业具有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高的特征,尤其是光伏、风电、储能等细分领域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新能源研发难度大,技术要求相对高,回收年限较长。银行信贷更倾向于支持风险较小、销售回款快的传统企业,这使得新能源企业获得信贷支持较为困难。而且,与传统企业相比,新能源企业更多地依赖资本投资,从初创企业到发展成为一定规模的企业,需要大量权益性资本支持,这对于金融机构提出了业务模式创新的挑战。

投资回报收效慢,融资期限较长

新能源项目的施工周期较长,回报收效慢,项目建设运营往往需要庞大且持久的资本支撑。以风力发电项目为例,项目公司一般需要8~10年才能收回成本。随着陆上风电全面进入无补贴时代,风电企业的投资回报期将进一步延长,短时间内很难偿还项目融资的本息。因此,新能源企业的融资需求往往以长期限资金为主。而银行更关注融资的安全性,需要保证长期资本和短期营运资金之间保持较佳的比例,避免短时间营运资金过量导致的不稳定和资金短缺的风险。新能源产业受制于投资周期长、投资回报慢等问题,在获得银行融资支持上存在一定难度。

项目建成后现金流稳定,但也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现金流稳健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关键。在新能源发展初期,由于资本市场融资难度较大,一些企业会选择债券融资的方式进行扩张,导致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在行业出现波动时容易导致资金链紧张,甚至出现现金流断裂的风险。例如,光伏电站前期开发时资金占用较大,电站收益中补贴依赖度较强,一旦新能源补贴到位不及时,会造成流动性风险。新能源行业受政策波动影响较大,龙头企业多以规模效应获得成本优势和更多市场份额。在产业链价格加速下跌时,除规模效应、设备成本外,健康的现金流是帮助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竞争力。新能源发电企业的融资风险也并不是难以控制的,有效规划电站发展规模和现金流回款能力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风险问题。

融资需求多种多样,上市并购重组日渐增多

我国新能源行业的资金来源形式主要包括银行信贷、债券、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新能源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资金的需求亦不相同,与此相匹配的融资产品也不同。一般来说,在初创期的新能源企业主要选择股权融资,如风险资本、私募股权基金等;待发展稳定后,对财务杠杆的应用逐渐增多,融资方式变更为以银行贷款为主;在符合上市条件后,便转向依靠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例如,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4月获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批文。随着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600869)、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未来新能源行业将会催生更多新经济企业,这些企业对资本市场融资的需求更加强烈,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的动力也将更加强劲,融资需求亦将更为复杂多样。

“商行+投行”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践思考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未来新能源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绿色金融支持,其中绝大部分需要通过投融资的方式来实现。以“商行+投行”的业务模式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信贷为主的融资方式支持新能源发展,满足大额融资需求

新能源项目融资方式包括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和一系列创新金融方式。银行贷款首当其冲,以其使用方便、运作周期短等优势,成为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融资方式之一。我国新能源市场具有强大后劲,如需扩大新能源建设规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更是离不开信贷支持。在此情况下,新能源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更快、更好地实现融资。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信贷服务走在实体经济恢复之前,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强,服务形式更加多样。数据显示,绿色金融在促进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功不可没。截至2020年6月,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已超11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一。后续在绿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信贷资金还将成为新能源企业壮大的重要支柱。

加大绿色债券承销投资力度,以直接融资助力新能源发展

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要求银行向综合经营发展,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为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银行向综合化经营的内在意愿与外在动力正不断增强。以新能源、互联网、高端装备为主的成长型企业缺乏抵押物,更适合金融机构通过债券融资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资产管理的形式募集资金。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自2016年正式启动以来,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累计高达1.2万亿元,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市场。2021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批6只碳中和债券成功发行,规模共计64亿元,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建筑等低碳减排领域。可以说,绿色债券融资规模大、成本低,是新能源企业置换存量融资的重要途径。

创新产业基金等权益性融资工具,解决新能源发展资本金短缺问题

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增量资金,对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化发展也将起到促进作用。产业基金作为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密切合作的创新投行融资工具,将为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600405)泉。“资管新规”的出台规范了银行以理财资金进行股权出资的方式,但并不影响这一融资工具的创新发展。例如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国新联合发起的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整体规模为100.2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风电、光伏产业,以及氢能、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新技术项目。该笔基金投资运作后,将撬动约500亿元的资金流向新能源产业,可促使超过600万千瓦的风电和光伏项目落地。在产业基金的支持下,投资机构以雄厚的资本实力、强大的投后管理和投后服务能力,不仅帮助企业嫁接产业资源,还在企业治理、资本运作等方面提供增值服务。

助力新能源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优化商业运营模式

随着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许多风险资本开始关注该领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充电桩等成为市场投资热点。新能源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在早期进入,能够解决高技术企业对研发资金的渴求。金融机构在帮助新能源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是为拟上市公司提供“Pre-IPO基金+并购贷款”服务,由银行、投资人等组成并购财团,银行通过贷款、子公司股权直投提供融资服务;二是为拟上市公司以及Pre-IPO基金等提供投资顾问、融资顾问、托管顾问和并购重组顾问等服务;三是为企业在境外融资上市提供“财务顾问+境外融资”服务,利用自身境内外金融平台优势,由境内分行担任并购顾问,境外分行提供境外并购贷款,境外投行子公司对海外子公司进行培育并保荐上市等方式实现商投联动。后续,将有越来越多的新能源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并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大力发展并购重组服务,实现存量资产优化配置

并购重组服务不仅包括并购贷款,还涉及并购前估值、并购中融资、并购后整合等全程顾问服务。具体来看,在为有并购重组需求的新能源企业提供并购融资服务的同时,银行可利用企业持有的股权设立收益权信托,并用表外理财资金与其对接,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融资。并购重组有利于企业整合,随着大量并购事件的发生,新能源领域的产业格局将重新洗牌,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并购重组业务,将支持新能源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整合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支持企业拓展融资渠道

资产证券化是以未来的现金流为基础资产进行结构化融资,不依赖于原始权益人的整体资质,是更加高效、灵活和精准的资源配置方式。该种方式既有利于盘整新能源企业的存量资产,增强资产的流动性,还能实现企业风险与基础资产的有效隔离,降低融资成本。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基础资产选择是方案设计的关键。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电费收费权是企业的未来收益权,应收补贴是企业的债权,两者违约风险低、未来现金流确定性较强,均可以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在优先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长期固定电价购售电合同等保障下,新能源领域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现金流稳定、风险较低,融资主体具有良好的偿债能力,具备大力推广的可行性,必将迎来历史发展新机遇。

【转载声明】∶凡注明“融聚时代原创”的文章,未经本站授权不得私自复制发表,如若转载请注明「融聚时代」+文章链接。
文章地址:httpss://www.fangyindai.com/xdbk/915.html

看完还有疑惑?融聚时代客服在线为您解答!
立即咨询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推荐

贷款攻略: 房屋抵押贷款 汽车抵押贷款 无抵押信用贷款

贷款产品: 银行汽车抵押贷款 低息信用贷款 房屋抵押银行贷款 融聚时代

贷款热门标签: 房子抵押贷款 二次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汽车抵押贷款 无抵押贷款 企业贷款

在线咨询融聚时代快速匹配适合你的贷款 400电话 在线咨询